运行管理
规章制度
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

验收目标

中心坚持“科技兴陕”战略,以企业实现智能化为导向,以产出应用技术成果为牵引,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平台,以多元化管理为构架,大力推进以制造企业智能化为导向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工作。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相结合的合作研发平台,力争使中心拥有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的能力,具备相关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及二次开发能力。通过3年的建设,达到区域内高等院校同学科领域应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示范基地。建成基于工业4.0的智能制造产线、机器人智能感知与控制、智能制造装备基础件设计、智能制造系统仿真等实验室。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培养一批具备熟悉智能制造装备安装调试、系统集成和运行维护技术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应对产业结构变化,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并为行业企业技术人员提供在职培训。

在基础建设方面,学校依托现有900平方米的实验场地,计划通过三年期的建设将场地增至2000平方米;新增投入经费500万元;现有设备总值1255.3万元,新增设备总值450万元以上。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工程中心固定科研人员达到70人以上,极大提升本校的学科建设水平。在人才培养方面,每年为行业产业培养应用技术人员150名,为企业开展技术培训10次以上,建立“1+X”专业认证培训点。科研成果方面,申请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到款50万元;申请厅局级项目15项,到款30万元;与企业合作申请专利100项,获批60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申请30项,获批10项;发表科研论文60篇;出版著作6部。成果转化方面,与企事业单位签订合同50项,合同金额500万元;与企业联合转化成果10项。对外交流方面,建立实质性合作伙伴8个。

中长期目标

如前面验收目标中所描述的,工程中心的建设目标主要是坚持“科技兴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成熟的技术成果为龙头,以校企合作为中心,多元管理为构架,积极引导和大力推进企业开展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工作。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相结合的合作研发平台,与共建单位和合作企业一起建立技术储备和产品储备,提高创新能力及二次开发能力是在中长期建设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基于此工程中心制定了5年的中期目标和10年的长期目标。

工程中心的5年中期目标为:在3年建设与共建单位合作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与西安达升机器人有限公司、中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陕西国生军民融合企业商会(西安科技装备业商会)、陕西三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陕西康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等研究院所和企业合作企业展开深度合作,重点围绕高精度工业机器人的伺服控制、智能产线系统集成、制造装备部件设计等开展技术研发。在校企联合培养基地的基础上进行实用性本科人才培养,在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上与企业进行对接,每年有不少于50个的选题来源于企业的实际需求。争取每年向企业输送150~200名熟悉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的技术人才。进一步促进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学校科研工作者到企业实践以及企业工程师到学校接受专业理论培训的人次将进一步得到提升,充分实现互联互通,为企业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升级改造、提质增效打下技术基础。在此期间将产出一批具较为实用的科技成果,与企业联合申报的发明专利数量争取每年有10项以上,合作开展的成果转化争取每年能产生效益100万元以上。

工程中心的10年长期目标为:除了保持前5年的相关指标之外,更进一步聚焦陕西企业的发展现状,更加有针对性的与共建单位及合作企业一道积极推进技术合作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同时扩大服务企业的数量,对在陕的更多企业实现利益共享,达到一定的辐射作用。每年为企为陕西智能制造相关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次数不少于10家单位或30批次。更进一步制订健全工程中心的相关规章制度,积极为产业升级和学科发展服务,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国内外合作与交流。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ICP备案号: 陕ICP备11006984号-2   陕ICP备11006984号-3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尚稷路8715号  邮编:710018